關于TPM設備保全策略
來源/作者: 王會棟 丨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8-10 丨 瀏覽次數(shù):
新益為|TPM咨詢服務中心TPM咨詢公司概述:設備管理分為廣義設備管理和狹義設備管理。一般來說,設備管理是指狹義的設備管理,即設備的使用、保存、改進和廢棄。主要管理項目是設備保存,有兩個目的:
一、提高設備的可靠性,通常用MTTR、設備故障率、OEE等指標來衡量;
二、降低設備保全的成本,通常用單位產品的維修費用、備件在庫金額等指標來衡量。
TPM咨詢
既要保證設備運行的可靠性,又要降低設備保全成本,如何兼得呢?這就要策劃和建立工廠的設備保全策略,合適的設備保全策略是提升設備價值的重要手段。
設備的保全策略分為被動型保全、預防型保全、預知型保全和改進型保全。
被動型保全策略
被動型保全通常是指事后保全(BM),即故障發(fā)生后再實施修理工作,通常表現(xiàn)為設備一直使用到故障之后才進行維修。設備可修則修,不行就更換。
這種保全策略也是最基礎的維修反應狀態(tài),它包括立即維修、應急維修以及延遲維修三種狀態(tài)。此策略比較適用于那些設備簡單、故障成本低、故障恢復后對設備的性能影響很小的故障。例如:燈泡壞了,換個新燈泡成本很低,其修復后的影響也很小。
但是如果故障的成本很高或者后果很嚴重,這種方法就不可取了。例如:汽車發(fā)動機內部連桿斷掉打穿發(fā)動機缸體,導致汽車發(fā)動機報廢;冰激凌生產使用的凝凍機刮刀斷裂,導致凝凍機無法出料或出料異常等等,這類故障的后果嚴重、維修成本高,所以不適合采用事后保全。
預防型保全策略
預防型保全目的是為了預防設備故障,包括日常保全(DM)和定期保全(TBM)。其中日常保全(DM)即日常對設備進行的清掃、點檢、潤滑、緊固等活動,是設備的基礎保全,通常由設備操作人員執(zhí)行。比如,清除設備表面的灰塵和油污、日常的設備點檢活動和加油活動等等。
定期保全(TBM)是基于時間的保全,是通過制定適當?shù)闹芷?、依?jù)周期進行保全或更換設備零部件的活動,一般針對故障成本較高的設備。實施定期保全的優(yōu)點是,因為是定期的保全,所以占用維修人員的總工時較低,同時能有效預防故障的發(fā)生;缺點則是有時存在保全過度,即沒必要,從而會增加不必要的保全成本。
預知型保全策略
預知型保全策略是基于設備狀態(tài)基準的保全方式,這是目前較為先進的一種設備保全方式。預知保全是利用監(jiān)測技術獲取設備的實時狀態(tài)并分析評估,比如利用信號分析、故障診斷、可靠性評估、壽命預測等技術判斷設備的狀態(tài),識別故障的早期征兆,從而對故障的發(fā)展趨勢做出分析和預測,然后根據(jù)對設備狀態(tài)診斷和預知的結果推薦最佳維修策略,一般用于高故障成本的設備上。
其優(yōu)點是可以防止過度保全、極限化設備壽命;缺點則是預測設備成本較高,對人員技能水平的要求也較高。
改進型保全策略
改進型保全策略,通常是指改良保全(CM)和保全預防(MP),與其它幾個保全策略有根本性的差別。
改良保全(CM),即經過分析研究來設法延長零部件的使用壽命或者縮短保全作業(yè)時間,比如改變零部件的材質或形狀從而延長使用壽命以減少劣化和故障。保全預防(MP)是指設備在設計制造階段就認真改進其可靠性和維修性,從設計、制造上提高質量,從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發(fā)生,又稱為無維修設計。
很多設備在機能上的不完善、不恰當,在設計階段察覺不出來,往往在使用之后才能察覺。比如,打碼機膠輥軸承材質為尼龍軸承,無論成本、硬件指標都符合設計要求,但是由于尼龍軸承穩(wěn)定性差,導致在生產使用過程中很容易磨損,經過研究設計部門將軸承改為不銹鋼軸承,不僅穩(wěn)定性好,更是不容易磨損和變形。
因此通過改進型保全策略可以提升設備的可靠性、保全性和安全性,進而可以徹底根治問題發(fā)生的根源,避免同類問題反復發(fā)生。
以上介紹了四種設備保全的策略,選擇哪種策略取決于設備的重要度以及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式,比如從故障影響結果來判斷是否值得管理,從設備故障模式表現(xiàn)的主要參數(shù)變化來制定合理的狀態(tài)監(jiān)測任務等,這些策略選擇的思路和方法我們將在后續(xù)的文章中繼續(xù)介紹,敬請期待。
TPM管理體系的實施主要抓哪些方面?以上就是新益為|TPM咨詢服務中心TPM咨詢公司的相關介紹,做好企業(yè)的TPM管理工作就是為精益生產管理活動打下基礎,讓精益生產管理在企業(yè)中發(fā)展有一個良好的前提。
- 上一篇:談談如何運用TPM管理
- 下一篇:制造業(yè)如何推進TPM管理